4 ^* z: @6 U% M 成大特聘教授斯華齡昨日以「2007年諾貝爾獎的觀後感:終身學習『我也做』與『我也創作』」為講題發表演說,他指出,傳統的「我也做」商業策略的想法已創造了全世界無數的經濟奇蹟,於是我提出改良版的「我也創作」(Creative Me-Too)的想法,強調在教育中能加入創意和創新,才可支持台灣矽島的科技奇蹟,再造另一波的經濟奇蹟。; v; _, n* b/ ^0 N# j, M
; C; ?. [3 d5 T& J% G; S4 E
斯華齡教授指出,過去「我也做」的想法已創造了全世界無數的經濟奇蹟。在傳統的「我也做商業策略」其實已頗具創造力和成果。它立基於更便宜、更快、更好的原則上。它得佔別人的便宜、先到先贏、攻破別人的市場,並建築柵欄來防止競爭者入侵。然而,這種「我也做」的方法仍有其缺點,也就是它無法回答所有的問題,因為它的特性就是跟隨,而跟隨者很難變成領導者。因此,之後要問的是「接下來呢?」 $ _6 `6 o" v. i9 x# e
3 F B6 s1 n0 w2 C' W5 `+ D 斯華齡教授表示,「我也創作」(Creative Me-Too)也許一個改良版的想法。他說,「我也創作」所強調的是創意和創新教育,在諾貝爾獎這塊最有創意的榮耀國度裡,「我也創作」的精神也沒有例外,舉例來說,在博弈論(Game Theory)的延伸領域就有三人獲獎,分別是約翰納什(John Nash),他的故事「美麗心靈」被好萊塢搬上美國大螢幕,他將約翰憑諾曼(John von Neumann)的雙人棋賽零合賽局理論延伸,運用在男女交往的非零合賽局理論上,最終在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論文是最短的一篇之一。約翰納什描述出了正實邊緣的凸多邊形的幾何學,每一邊代表著每位獨立玩家的各種可能動作。這種多位玩家的局面,形成一種正實多邊的外殼,在任何一個子空間裡,一定有一個局部正切表面,例如一個局部的均勢一定總是存在,而這就是我們的世界中自由企業理論的穩定基礎。& I+ r$ y' }. ~4 q9 i* u
6 L# A/ Y( k' L3 y 斯華齡教授強調,「我也創作」有三個步驟:步驟一:加強個人直覺式的看法:發展一個人對他人創意的大膽見解,僅管它有時可能是錯的,但能啟發令人興奮的思維才是關鍵。步驟二:把錯誤嘗試系統化,運用其見解到他們自己研究的運用領域,並且步驟三:在證明該見解有效後,必須要運用清晰的推論做通盤的思考,把未來的需求視覺化,至少在自己的領域要能想到幾年後。 6 \0 w. G7 Q& b, H6 n) E
: N7 s5 p5 s6 Z
至於如何將這三個步驟做好,斯華齡教授提供以下的方法,即強調運用在自己的領域,可以避免落入判斷錯誤的陷井,但這「自己的」可指整個團隊,或整個跨學門的領域。再者是一個聰明且有效率的認真的方法,用兩本筆記本,一本記自己的心得,另一本當作終生學習筆記,和三個強弱危機綜合分析法的問題。 接著為了要實行終生都能極積和主動思考的學習態度,每年六次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應該深入了解。 / Q+ E- p+ o$ f' a$ ]$ V7 o 斯華齡教授認為諾貝爾獎雖是針對個人所頒的獎,但它也反應出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實力。他說,為何歐洲人得到的資源如此有限,僅佔其國民生產毛額不到2%,相對於美國資源佔其國民生產毛額3-4%,但歐洲的學術產能卻如此輝煌?歐洲人到底做了什麼和美國人不一樣的事呢?最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思想的自由,另一個是它們的教育強調了像「我也有創作」的精神。 5 W3 y. m& P, `5 \$ j; q. Q 8 E6 I0 I- |5 m 斯華齡教授進一步說明,歐洲的科學傳統起源,可追溯到許多劃時代的科學思想大師,例如牛頓(1642-1727)和伽利略(1564-1642),或可回溯到文藝復興初期,甚至更多世紀以前,還有其他創意十足的想法都起源於歐洲。比較同期的歐洲和中國的創意文明,可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在牛頓出生兩年後,伽利略過世時(1642),文藝復興運動正在歐洲啟迪許多人的想法,而中國史上最專制的時代-秦朝,也正開啟新頁。秦朝統一了中國,壓抑言論,焚書,並花大量的時間,不是去教育年輕學子,而是讓他們去修築全世界最大的實體牆-萬里長城,為了要抵禦來自北方和西方的外患(最後證明此舉不可行的,因為敵人就直接從大門走了進來)。同時,此牆隔絕了中國與外界的思想交流,發生在此時更顯不幸,因為此時西方文化剛好在文藝復興運動的推波助瀾下,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脫胎換骨。 . p' K3 F ^, o% b' b# U
8 T' A" E1 H1 L1 H 另一方面,西方如此的思想自由風氣,已培養出一種文化,使得大家也都學會自省,許多歐洲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常會在一些公開場合自問,為何當時年輕一輩的創意反而不如他們?他們不如我們聰明嗎?我們沒有正確地教導他們嗎?最後他們決定原因應該就是教育不得其法的結果。 $ |% R7 ] q+ E7 y, G8 ?2 o$ B0 h& t1 }& [6 I4 d* W9 U
而歸結出教育不得其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隨著時間演進,我們已灌輸了太多的知識在學生身上,除了古典的科學和技術,還有現在量子科學,甚至生命科學等。當一間公司、大學或政府要顧用一個人,他們都會期望這些畢業生知道更多,使得他們的錢能花得有價值,例如跨三個領域(古典、現代和生命科學或其他)的字眼「跨領域教育」便應運而生。 3 U5 m; o' z7 v5 o0 ]/ J5 Y/ ?' X
& z# z+ V% N4 L' W! m
斯華齡教授表示,雖然跨領域教育的原意沒錯,但是大學訓練的時間還是一樣的,此時教學品質和原創性就有可能被犠牲。因此,知識的萃取、濃縮和整合,能減少其原理規則和精簡方法論的能力,就成為一個好教師不可或缺的條件。像簡化教學這樣重要的概念,在歐洲似乎漸漸成為傳統,就像愛因斯坦也曾努力找尋一套能涵蓋所有的物理理論終極理論,這一點是值得大家深思。 / C4 n5 }% x1 K( I1 C0 C c- s
0 n" c. V( Q* R 他指出,又如荷蘭大師烏侖貝克(George Uhlenbeck)(亦為吳大猷的論文導師),他用荷蘭皇家的學徒制教導學生,少用多元現象論的教學規則,多用整合式的方法論,學習更多的基本原理。每次在教導所有學門的學生時,都結合創意、創新和創業精神,該方法可用今日的一種說法總結,即「我也創作」。8 u v& h4 W4 G: ~% n: J: w8 v
8 u& s/ D" w" O
圖一:成大解析2007諾貝爾系列講座,首場由成大特聘教授斯華齡主講「2007年諾貝爾獎的觀後感:終身學習『我也做』與『我也創作』」。作者: Jim_Lin 時間: 2007-10-31 09:45 AM
由於在灌輸知識的教育體系薰陶下, "我也創作"難度門檻提高 0 H5 F ~9 [9 t' n p需要數十年來轉變 / J) a1 N5 i! n j. k. H7 ^但現在的教育體系仍在灌輸知識作者: sunny.yu 時間: 2010-4-1 07:58 AM 標題: 好的工程師同時能「專精於理論、設計、創新和美學」? 尬iPad 華碩推兩款平板電腦 + M8 v9 h8 ~5 n: O& g
聯合新聞網 - 4小時之前# S6 H- \* a+ ^# \) d# T+ U4 C+ y
* h+ e" j0 k ?6 S, W# R
施崇棠說:「華碩的文化源自於重視基礎和成果的工程師精神,但好的工程師也必須專精於理論、設計、創新和美學。」 許多分析師看好華碩的前景,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電腦研究部經理辛姆說:「他們做得出有價值的產品,也在探索利潤較高且功能更先進的產品。 ...作者: mister_liu 時間: 2014-2-17 02:20 PM 標題: 諾貝爾獎與中國人 Q&A 問:有沒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S: d2 f+ }, N
答:有,但他們都拿著外國國籍。(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賽珍珠、錢永健) ! [# W2 _4 F8 b& O, _3 u % d. u1 {# Q, `" z. V) Q( r* B' ]問:有沒有中國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 9 x& ?# @! D# M% b答:有,但他們都是中華民國的公民。(李政道、楊振寧)0 _2 ^! i) O# ~& |& B6 R) m. D
6 m7 u" G: H+ ]. u# t問:有沒有新中國的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 . e" E, b0 T& c+ p答:有,但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高行健) $ z& }7 R8 X9 t2 O 0 {9 y+ t0 p; S& p3 r7 w" P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新中國公民獲得諾貝爾獎? ' \8 s9 T3 J1 @6 L6 X$ B* _7 y% H2 W答:有,但是我們不承認他是中國公民。(達賴) ! [2 _* U; J8 S2 B$ z- b; Z6 z x" t. j# a, E. j
問:有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公民,國家也承認他是新中國公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C- F3 u* C4 c3 m" n. N答:有,但他在新中國的監獄裡。(劉曉波)作者: ranica 時間: 2014-3-4 09:41 AM 標題: 校際合作 共創雙贏 榮獲2014國際科展一等獎 (20140303 17:35:30)國立屏東高工化工科主任王美惠老師指導三年級學生范文陸同學,以「本土性微藻結合廢水處理之生質柴油產製 Local Microalgae Integrated Wastewater to Make Biodiesel Production」為題,參加2014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從21國434位學生、14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大會評審一致肯定,獲得工程類科一等獎的最高榮譽,且是7件一等獎中,唯一1件職業學校的得獎作品,展現卓越的教學成果。. C: X* f/ X4 U, J3 z1 p9 | E- c9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