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標題: 新公司出比現在薪水多出多少錢??你才會願意換公司 [打印本頁]

作者: man52013142002    時間: 2009-11-14 05:32 PM
標題: 新公司出比現在薪水多出多少錢??你才會願意換公司
新公司出比現在薪水多出多少錢??你才會願意換公司
作者: motofatfat    時間: 2009-11-17 09:45 AM
根據 人力銀行的說法  要有 1.3 倍4 i8 W* w9 E! N+ ]1 X
我想 1.2 倍以上  就可以考慮
作者: ritafung    時間: 2009-11-19 12:55 AM
是否單純看薪水來決定? 我覺得同時間要看前途(career path). 錢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工作環境和其他的配套都是重要的因素.
作者: summer638    時間: 2009-11-19 11:20 PM
個人覺得要看當時的心態及處境來做決定! G  y% B3 Z, v5 d+ t: q
若當下有那種不受重用 或是受到排擠 甚至被冷凍的情況
- B, t0 x9 x3 E9 ?當一個人心灰意冷...." @4 p$ M# o6 i
我想 薪水不用加倍 說不定稍低一點都可以接受' S5 t" i+ b+ i
而我想說的是 "薪水加倍不是換工作的必要條件 但是薪水是考量的重點之ㄧ"0 V3 k: e9 B+ B
就像3樓的大大講的' n9 \3 l1 d: f+ ?3 Q
一間要倒閉的公司  用多一倍的薪水來挖角! n5 I( `( D! K8 P7 e( ~
有多少人會想去呢
作者: tonyho0119    時間: 2009-11-24 12:06 PM
回復 4# summer638 7 P0 o% Z# V6 L/ y; M) D' r
- {' w" j" K8 g3 v

4 |$ Z6 m4 l8 n/ v1 ]7 O! W    薪水加倍
3 V0 Z7 X8 k1 v5 L% G    薪水加倍+ I7 \' G5 f: ]. T2 p8 d
    薪水加倍$ k" [5 j0 L* R1 O' j5 Z
    薪水加倍
作者: deltachen    時間: 2009-11-26 09:28 PM
謝謝大大的分享~知識因分享而壯大!
作者: D9302036    時間: 2009-12-12 12:24 AM
我想單位氣氛才是最重要的
9 h8 h& ~% [! ~錢如果多個一萬就差不多可以考慮了
作者: caesarxl    時間: 2009-12-23 09:33 AM
我认为年轻的时候(30岁以前)前途更重要,年长一些了钱途更重要,呵呵
作者: markscat    時間: 2009-12-23 06:02 PM
比現在多一千塊就換。& T" T! j% [# N3 ^
不過前提是要讓我做的有成就感。
作者: a810157_22    時間: 2009-12-23 07:39 PM
我覺得換公司跟工作環境和未來發展性滿相關的,還有
) u. N, U% @0 H4 C/ Q主管的領導能力,能一展抱負的地方是最好!!
作者: chunyulu    時間: 2009-12-28 09:32 AM
給年輕工程師的意見/ ?3 k2 t! ^7 L
換工作不外乎是因為遇到以下項目所致,跟部門人員不合,工作沒成就感,公司主管沒有能力,薪水過低,公司沒有發展前途...7 w3 q0 }# N4 G2 d+ E
但是千萬不要在乎那1,2千元的加薪 就要換工作...當然有些人會說工程師就是要換才會加薪的快....但是在此時
9 B/ j& u2 x) r' I. r; m4 ]7 j您的名聲已經讓同業的人都知道,您是一位愛換工作來爭取福利的人士...(電子業界真的很小的)...所以千萬不要隨意換工作歐....除非條件真的很不錯歐... 共勉之
作者: bruan43    時間: 2009-12-31 12:01 PM
恩~chun 大大說的很對 , 薪水不是重點,重點在公司的前景有無,或者自己衡量是否適合目前工作 .
作者: ccs630721    時間: 2009-12-31 10:37 PM
是呀~以我為例~
: W1 L& y: Y, N: g) \. G就是看公司的前景~
( @  f2 H, P) \8 L1 v) w才會少一點薪資進公司~
作者: asdfvcxz    時間: 2010-1-6 09:04 AM
鴻海很敢給但是企業文化也很鮮明 有人很喜歡這種環境 有人很不喜歡
* j, }8 g5 j4 n, _% N+ E$ n換公司除了薪水外沒有其他的東西再妳考慮的項目內嗎?/ _9 R1 h" t! ^+ H. @0 q
再深一層考慮薪水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 但絕對不應該是關鍵選項
1 _. \. W  A) n: v5 w  @, y2 y把關鍵選項拿掉後 最後一根稻草 就毫無影響力
# {$ b6 l9 u2 X' e' d  D另外世界真的很小 所以重要的是 漂亮的 ENDING ; }5 h& _) y/ a0 @/ r  E0 N& H
如何走的漂亮 讓人沒有後話 才是高招
作者: Morgan    時間: 2010-1-6 09:10 AM
打開天窗說亮話,又不是上班為了交朋友,上班就是要賺錢。只要在職場洗禮一兩年就會感受到,其實自己是在為五斗米折腰,我是習慣修飾(或者用年幼在校標準稱為說謊)對客戶,對其他部門的用詞,誰又沒有呢?什麼道德仁義,什麼溫良恭檢讓,什麼傳統美德,在利字當頭下,一切都可以拋棄。
# `% v8 ?+ I# \* M6 f, l1 D# C; T
& ~+ g9 i" }) |: G% T9 M% Z$ h業界是不大,但是只要可以說服你下一個面試官:『我就是你要的千里馬』,又有何懼?
作者: semico_ljj    時間: 2010-1-7 06:08 PM
环境,机会和钱要综合考虑!
% U9 |( ~# M: x; B6 Y发展机遇最重要
作者: eric7050    時間: 2010-1-8 03:19 PM
公司福利制度完善,
  q6 }6 R! j9 t) o績效獎金可以發多一點 ~
作者: funney    時間: 2010-1-12 10:24 AM
環境+錢途+前途+公司的福利制度+通勤的方便度) u% M& ]( P( R4 c! R4 p0 v
只要衡量後比現在的公司好自然會有跳槽的衝動
作者: masonchung    時間: 2010-1-12 04:25 PM
要求別人給 先看自己有無專業能力
作者: flyfeng    時間: 2010-1-14 02:41 PM
考虑的因素需要有很多,很难说因为某一个因素就换工作,定要考虑周全。
作者: nsysu_linin    時間: 2010-1-19 07:51 AM
要根據未來公司的紅利多寡也要算進去考慮囉
7 o0 R% I3 N" `0 i3 x, Y, z1 C' S! u! e/ ?- J1 N
如果都沒有紅利,工作內容相進。1.2倍就可以考慮跳槽了
作者: wsng    時間: 2010-1-19 09:42 PM
換公司跟工作環境和未來發展性滿相關的
作者: chicha    時間: 2010-1-21 05:58 PM
我希望能比現在多30%, 不然換公司要面試又要重新適應環境很麻煩
作者: firfox    時間: 2010-3-2 07:37 AM
根據我多年來換公司換工作類別的經驗是 ..
1 w9 k) y& N$ K. [看主管 還有部門的氛圍
* G" u8 N) J8 z6 x! U然後再考慮整年度的 價值
$ j& j' W" U+ H" A# U' w9 D) P包含 休假 上班時數 有些雖然錢給多但是 上班久 還不如錢少點 把時間留點去充實自己的第二專才; ^3 y3 T  n# g3 @9 v* V: b  b8 s& @
工作 真的再找就有了 但是能力卻是要自己去培養的 別以為做久就一定有經驗2 t9 a6 R6 p' X  H8 p& K# o2 ]
公司除了要你的經驗 更希望要你的效率 一樣五年經驗的 一個可以三天完成為什麼我要請一個需要2個星期的人
作者: jacky_123    時間: 2010-3-3 10:43 AM
前途&錢途 都很重要
( _: p' T# D$ J2 n" [+ _個人的競爭力 才能決定你的錢(前)途
作者: E038401    時間: 2010-3-4 08:29 AM
回復 1# man52013142002
& ]  h, F; C: z, n; P! [3 F" n+ J  K1 T5 h5 p" x9 l- B- k

, u" J  ^% F  i% P- M    根據 人力銀行的說法  要有 1.3 倍; R: k8 ^' @& q, O; g" W" r
我想 1.2 倍以上  就可以考慮
作者: masonchung    時間: 2010-3-19 09:17 AM
人力銀行是坑殺菜鳥用的網站
作者: fly1986    時間: 2010-4-19 09:45 PM
不要光看钱而跳槽,我现在就是,很想念原来的公司,虽然钱没有现在多。。。。。。。。
作者: dylanlaiii    時間: 2022-8-22 04:14 PM
各方面考量都很重要,錢是首選但不是唯一選




歡迎光臨 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http://free.vireal.world/chip123_website/innoin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