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應用在室內天花板上則成為一種可彈性態置的室內照明系統。甚而搭載不同的家電設備、薄型液晶顯視器或電子紙,使建築物的設備系統更具有便利性,或建構出動態的空間媒體表層等發揮多種功能角色。& Z6 C2 h: n& U5 I, z
0 R' V. e O) L. C
『模組化無線感測與致動器設計及其智慧化居住空間之應用』計畫,將感應器、致動器與微處理器導入智慧化居住空間,整合機械、電機、通訊、建築等各領域的技術,因此可促成高科技元件與傳統產業的異業結合,頗具綠色環保價值,對於各項產業的升級與附加價值,將有莫大的助益。' e2 c% _9 B; U ^9 f2 @
( C \* R5 l& M3 I
在減緩全球暖化的聲浪中,永續節能的綠建築成為人類居住活動空間的新趨勢,讓建築空間具備與人類妥善互動的智慧,則是目前政府推動的科技發展方向,本專利應用於模組化建築表層載具,讓原本死板板的牆壁宛如活了過來,不但會流動,還會發光與呼吸。它顛覆傳統上對建築物的概念,在應用上將建築表層分解為許多小型、可動的單元,創造動態、可重組的智慧型機器建築表層。不僅可以藉由群體的表層致動模組的任意分佈來調節採光與通風,還能夠當作一動態載具,可搭載燈具、太陽光電板、薄型液晶顯像板等,因所搭載的家電設備不同,能在智慧住居空間中扮演不同的智慧化服務角色。
0 y2 c/ ?# U3 ^, J# B- P5 J& x. B8 @9 y0 o; r( _' K& z
這項計畫的研究成果,已獲得98年東元綠色科技競賽獲第二名,98年麗偉基金會創意工程競賽獲優勝,2009年於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獲大會金牌及兩個國家特別獎,99年國家發明創作獎機械類發明獎銀牌等殊榮。
$ E) {, B8 D8 ~1 s) o
a. s" W+ n( F近年來隨著智慧與通訊科技迅速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與科技緊密結合,為因應國際發展趨勢及台灣未來科技產業發展策略方向,以建築環境為載體,運用相關智慧化技術於居住空間之中,用以建構優質智慧化生活環境,已成為下世代發展之必然趨勢。
- | k, {# E& x: f. [! j
/ s& K H% x. U; w+ `1 H4 n近代關於機器與建築整合的構想,可推至1969年Andrew Rabeneck 在Architectural Design期刊中提出 Cybernetic Devices與空間整合的半機器化建築的概念,接續這樣的概念,Negroponte 在1975年提出「軟性建築機器」,認為建築本身可視為一部軟性機器。MIT Media Lab近年則投入「遍佈運算」、「人本運算」、「互動空間」、「涵構察覺」等研究,橫跨不同領域的這些議題,則成為今日智慧環境研究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