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樓主 |
發表於 2007-11-5 15:05:30
|
只看該作者
數位科技不再是豪宅專利
工商時報/解碼台灣新興科技產業系列報導/A12版2007/11/5 蔡惠芳/綜合整理0 {4 d; z% p% K6 e
( D8 X/ J( F" P% k& z
在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中的「億萬地產王」單元,經常可見識美國紐約、好萊塢的頂級豪宅,配備各種電影中才可能出現的數位科技配備,像生化瞳孔辨識的門禁安全設備、可升降的大型液晶電視、自動開啟迎進陽光的電動窗簾、自動清掃的機器人吸塵器、電子相框可輪流播放精彩生活等,令人大開眼界;不過,從南韓近幾年發展經驗來看,智慧化住宅已有愈來愈普及的趨勢,就連台灣,也從十年前只有頂級豪宅才擁有的奢華配備,逐漸普遍到平價住宅,一戶八百多萬元的房子,就可升級到智慧化住宅的等級。 3 m5 x1 @8 Y# z" q# ^
" Z; w2 _8 b- k, t研華科技公司產品部協理鄭英哲表示,智慧化住宅的趨勢,確定在台灣近十年來,出現普及率大增的趨勢,以往豪宅向來是主流市場,只有高總價豪宅才有的夢幻科技設備,現在不再遙不可及,甚至連中產階級客戶買得起的平價住宅,建商也開始主動加入e Home的軟硬體設備,例如日勝生活科技公司在台北火車站旁的「京站」,即使一、二房的小坪數住家比例高達八○%,可是建商還是大量採購e Home設備在裡面。 # l) ~9 @1 T. u' U# n: E4 d( h9 O7 h
% {. Y. u2 r( g鄭英哲表示,研華科技早在七、八年前,就開始投入e Home設備的行列,除了台灣市場之外,日本也接單很多。最厲害是韓國,他們都是三星集團等大型集團在做智慧化住宅設備,加上自有建設公司開發龐大數量的住宅單位為後盾、批量夠,所以很容易帶動智慧化居住空間的產業價值鏈,這一點與台灣鮮少有夠大型的建商積極開發數位建築、智慧化住宅來比,顯然台灣比較不容易一氣呵成。 , B; Y# } x# [2 @9 M
9 {' J0 t! |3 e. R( n9 E! t, ?
不過,鄭英哲觀察到,確實近幾年來許多建商開始會主動性投入智慧化居住空間的開發之列,也使得研華接到不少建商的客戶訂單。
0 V2 u! A b: D+ @% f& ^
l$ X6 K+ h" d$ d據調查,近幾年來較積極投入智慧化住宅開發行列的知名建商,包括:遠雄企業團、潤泰創新國際、日勝生活、冠德建設、鄉林建設機構等。早期十年前所謂第一代「網路住宅」(即建商為住戶預留寬頻網路管線)或「網路大樓」時代,雖一度躍居為市場主流,家數不計其數,但幾乎都缺少提供數位內容的服務,算是陽春型的「網路住宅」。
1 I: F! ?+ U7 p n# Y p; M# Q; {# a& G2 S- {8 c! Q$ U, i! q
隨著科技產業日新月異,現在的智慧化居住空間、或數位住宅,不再只是強調大樓預留有寬頻網路的管線,甚至還強調與中華電信合作,提供「光纖到家」(FTTH,Fiber to the house)的超高速光纖網路骨幹,以趕上日本「Goodbye ADSL、Welcome FTTH」的時代,藉由光纖傳送,數碼以每秒飛馳三十萬公里的速度,讓住戶在網路高速公路上進行資訊交流與數位家庭生活應用。 , J: x$ d- s- J5 n6 K2 D' V
$ S- Y4 l X- t/ a9 q; V/ Z遠雄企業團總監劉炳忠表示,現在的數位住宅,簡而言之就是透過「e指神功」,就可以掌握天下事,以目前推廣數位家庭最積極的遠雄集團為例,即把日本「松下屋」數位住宅的概念,大量運用在台北縣三峽、林口的造鎮案上,因此「松下屋」可說是未來數位住宅的典範,消費者只要透過一台PDA或電腦,彈指間即可遙控家中電器,或是輕鬆監控家中狀況。
5 |4 A `$ ]2 a7 j9 h4 L7 v# J2 p9 A8 k2 l/ y& X" n9 ?
此外,遠雄房屋副理鍾坤霖也指出,遠雄其他如指靜脈辨識系統門禁、遠端監控ALL in One等應用都已足與日、韓豪宅等級媲美;更與跨國大廠如松下、日立、韓國三星、LG等合作,規劃數位家庭生活館,以推廣高品質的數位家庭生活,期許台灣的居住品質真正與時代同步。 : D, n- E: I( K
) \! k) P) s0 ~6 Y# G5 }鄭英哲也指出,現在研華最新推出的e Home數位科技產品,是可以在一個按鍵上控制燈光、音響設備、窗簾的「情境控制」系統,例如在睡眠、夜晚、早晨等不同情境,只要透過一個遙控器按鍵,即可控制不同的情境。這套「情境控制」系統最近已被新店「美河市」採購,一戶總價大概最少八百多萬元,顯然智慧化住家的趨勢,已平價化。
/ s/ A2 @. u2 a" N3 N k
! q# J$ M* [9 z3 }0 M不過,目前智慧化居住空間、數位住宅才在發展的初期,因而裝機、維修等成本都較一般的電子產品高,這幾年台灣房地產業者也曾經推過多項數位監控產品,往往也因為住戶使用需求度不高,或是因為維修價格太高,壞掉之後懶得修理,最後都成為家中閒置的裝飾品。
M3 n" D: L/ f7 G& k- G* K3 d0 k, k! ^1 l% z- z/ C# a% e
再者,智慧化居住設備、數位住宅設備,應是一個量身訂做的商品,未來在轉售時不見得會符合買方的需求,因此未來軟硬體設備的「整合者」要如何兼顧市場性、實用性,更為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