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發展即商業機遇—BT強調# w1 l% b, L# t! t/ D
5 G" s8 p1 z, C# k7 @& X一項由經濟學人研究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主辦﹐BT發起的重要國際研究表明各機構未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商業價值。幾乎一半(大約46%)的受訪者認為可持續發展項目有助於提高品牌價值﹐但只有五分之一(20%)的人覺得可持續發展提高了利潤率。
y. {- e% m' @6 `* ]+ z' }6 `" F9 B
研究表明﹐雖然各機構爭先把可持續發展列入董事會議日程﹐從而贏得“有社會責任感”的美譽﹐但高管們依然沒有找到將可持續發展轉化為商業力量的方法。三分之一(33%)的受訪者承認公司只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影響消費者對公司感知認識的工具﹔類似比率的受訪者(31%)也認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大都集中於溝通領域﹐而非進行實際的改變。- @- ~3 p# _. ^9 h2 z7 R! L
4 I3 ]% b) R$ x/ \$ k% t
經濟學人研究部高級編輯James Watson認為﹕“許多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口號﹐而轉向真正的營銷措施。然而﹐公司所宣稱的在改善社會和環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與公司行政人員參與這些活動的程度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企業需要制訂戰略﹐讓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參與可持續發展活動。”
F# Q; O0 V& F- x. ?) A
: u0 w% a/ _5 U英國電信全球服務業務部CEO Francois Barrault表示﹐“毫無疑問﹐可持續發展和商業成功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明朗。 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不僅給我們創造出更多機會交易機會﹐而且幫助我們贏得交易﹐同時員工的積極性也大為提高。”* ~( ], A4 E9 m9 v; |
D$ R* c1 _ n' D# @. c
研究還認為可持續發展項目在董事級領導層中缺失。五分之二的受訪公司(40%)表示﹐負責可持續問題的人員不直接向董事會匯報﹐而23%的機構根本無人負責這一問題。
. L. R: |3 j C; G8 W3 @/ _- D& I! A6 @& e& W% n* L
Barrault說﹐“領導力是確保可持續發展項目造福社會、環境並實現盈利的關鍵。所有組織﹐包括BT﹐一直是這一歷程的起點﹐但現在應該是CEO和CFO們衝鋒陷陣的時候了。我們的經驗表明可持續發展是所有相關方—本地社區、新興經濟體、環境與增長底線—共贏的方案。”- M; n& i0 V+ e1 v- W7 |7 y
' T5 c. a# X& L8 w. \6 W“行動抑或願望﹖工作場所的可持續性”的報告全文可在以下網址下載﹕www.biggerthinking.com/actionoraspiration。
: Z+ v$ h u$ g3 y3 z* w |
& L( C M" Y; n H# K% g其它調查結果包括﹕
/ X' C% h/ A" f2 p5 d$ r+ {' Z% M! L# |- E2 D& j- h$ @
• 當決定是否與第三方公司合作或合夥時﹐‘致力於可持續發展行為’被認為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T! w4 s0 a* y* }0 K• 受訪者表示在考慮是否接受新公司的職位時﹐‘公司可持續行為方面的聲譽’也被認為是最無足輕重的因素。; h7 y) B5 J( z$ T6 t
• 可持續行為深深植根於公司投資者/公共關係活動(32%)以及人力資源職能(29%)中 P/ G E9 e+ H/ K; y% l d
• 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24%)認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努力主要由基層員工推動﹐而非高級管理層。
; x9 S# Q$ i, g& Q1 V' h• 超過三分之一(37%)的受訪者曾被給與具體可持續發展目標並作為職責的一部分。
; J: M7 ?) b; J* F$ U• 超過三分之一(34%)的受訪者認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行為承諾沒有嵌入下游供應商計整個供應鏈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