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monthly.wealth.com.tw/project/view.asp?id=4078 G/ z, X: A; {6 X4 O% `
g/ }& G* W8 [1 }
台灣產業重點只重供應面,忽略需求面 8 q1 r5 `$ K3 r; e( b
下一個奇蹟在Life 產業/ ?+ M4 T1 W! I
胡定華口述
6 x3 w6 `+ B) c0 x+ X 6 R# \" J# m% b$ O; W" n
6 A+ |1 U7 [ S; `+ T
身為工研院電子所首任所長,培育過台積電、聯電等全球重量級大公司的成立,也曾以董事長一職督軍旺宏電子、合勤科技等多家電子公司,胡定華堪稱台灣半導體創始元老之一。他認為台灣資訊業得加緊學習「抓住消費者的心」,搭著「生命科技」與「生活科技」的未來趨勢,才能再創產業奇蹟。8 f% [) }6 z) C
5 W v1 i) w% V- s
從一九七四年積體電路技術引進計畫(後稱RCA計畫)算起,台灣耕耘半導體產業已有卅三個年頭了,去年台灣半導體業產值達一•三兆元,二四•六%的年成長率遠超過全球半導體業的八•九%。半導體業的成功讓台灣擁有「矽屏障」,也讓蕞爾小島得以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 t1 A+ A" n3 }6 p/ z4 A
* g2 p. G8 H2 `7 i9 U' j: A6 u但我相信更多人關心的,不只是台灣半導體業的永續競爭力,還包括「如何再創下一個明星產業」。探討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就是「認清產業本質」。體認半導體是競爭很激烈的國際性產業,如果思考邏輯一直侷限在「台灣」這樣那樣,根本就是不對的;既然是全球競爭的產業,就該讓它走入國際、自由地大展身手。
1 h4 m+ t$ ~$ f2 G% E
$ {- I4 S0 Z7 c' m& ~4 O討論第二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很直接,就是要認清未來「競爭力的所在」。過去台灣以OEM模式發展資訊產業,是「追求經濟快速成長」與「缺乏國內市場」等因素下,一個不得不然的決策。當時的做法如大量設立五專、二專等培育技術人員,側重理工科技人才的訓練,才造就了台灣在電腦、半導體等「供應鏈」的豐碩成果。但是,這個當初不得不然的決定,現在卻得付出代價了:包括人文、社會、藝術等方面的師資缺乏,國民人文素養不足,以及過多的理工教育單位等都是。
3 h0 U; @0 T- \% C4 O2 B4 M9 q
這些看似與台灣未來競爭力關聯不大的「代價」,卻是隱形的阻礙。這幾年隨著全球資訊產業的「價值遷移」,高價值已經從過去集中在「供應面」,慢慢轉移到「需求面」,也就是說,能開發出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與服務,會比最有效率的生產者還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S2 R# t' x' T& K# o8 I
, ?$ m% d; B5 P: e[ 本帖最後由 jiming 於 2007-5-2 11:35 A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