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 2007-05-28 來源:文匯報 9 J* f. v4 U4 U+ Y% C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a.xinhuanet.com/add/wyzt/2007-05/28/content_10135801.htm
: w# W; U: n6 a- {/ N. D, w
4 w' K1 ?' m9 q+ B4 o) i( Y3 L% ?& E1 L. W( N
●目前全球短缺工程師,近40%的僱主難以在市場上找到合適人才填補空缺,最缺的前三名是業務代表、工程師、技術人員。我國則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工程專業學生的生源好,規模大,就業市場廣闊,如能喚醒其創新的潛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工程科技人才很有可能為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6 s8 W) _1 F0 l! Y2 U! [1 x( j
●就世界範圍而言,工程師素質正處於換代之際,這對我們抓住機遇,改革工程師教育模式,大力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不無啟迪。工程科技人才是解決人們衣食住行中一系列實際問題,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學科交叉知識、工程實踐、創造性與團隊精神,還要與不同層面的人及不同的社會環境打交道。因此,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尤其需要產學研互動才能完成
2 E3 x! o* l7 ?8 t$ T" F% P8 D+ T8 L; A# Q0 l
●產學研合作有三大任務:產學研互動進行技術創新,產學研互動進行人才培養,產學研互動進行產品創新。要在產學研互動中,培養社會急需的工程技術型、工程研究型、工程設計型、工程管理型人才,加大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的培養力度。重點大學要建立一批培養創新能力的實驗室和交叉型實驗室,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政府應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援各種產品創新設計及其學術活動 3 M# R8 z9 h3 L0 v; x) H5 C) |
" i) k3 |6 l% r+ d6 A. r) d 中國加入WTO後,逐步形成了經濟全球化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2005年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位於美國、日本之後列居第三,高於德國。其中電風扇、VCD視盤機、電話機、收錄機、微特電機、拖拉機、水泥、縫紉機、集裝箱、港口機械等產品的產量佔世界份額的50%以上,而全球約30%的日用工業品為中國製造。
/ o, D, w& G1 `' I
: j/ M7 A7 M9 _9 G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公益性工程領域的投資十分巨大。2006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高達10萬億元人民幣。鐵路營業里程和電氣化鐵路總里程均列世界第三,公路運輸線路列世界第二,民航客運量居世界第二,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 G- M1 E, Y8 m6 j; K6 \4 s6 |7 _/ X7 {+ t# D- ?' C
我國的人力資源已經形成較大規模。至2005年,我國已擁有科技人力資源總量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工程科技人力資源約佔三分之一,達1000多萬人。我國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工程科技人才。2005年全國工學專科以上畢業生為130.52萬人,其中本科以上為65.04萬人,專科為65.47萬人。基本滿足了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 3 |0 X- f: z1 f8 C. N) q+ E
9 i* _+ C; [" |3 Y2 N8 F& I
我國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高潮未來20年內不會有明顯減緩的趨勢。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規模大、水準低。我國仍在走發達國家工業化已經走過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老路,能源消耗增長過快。我國每百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1274噸標準煤,比世界平均水準高2.4倍、比美國高2.5倍、比歐盟高4.9倍、比日本高8.7倍。造成對環境的嚴重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9億噸,僅次於美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接近2000萬噸,大大超標。 ( [/ W$ x. N& P; `; c" G2 T
7 b# S) s% X2 V- K# F
另一方面,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薄弱,核心競爭力不強。當前我國技術對外依存度超過50%,而美國、日本企業僅為5%左右。我國每年科技成果約有3萬項,但轉化成產品不到20%,而真正形成產業的不到5%。我國具有真正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近十幾年來,我國在美國和歐洲申請的專利僅佔總量的0.1%,每年支付給國外的知識產權使用費不斷提高。世界經濟論壇(WEF)《2006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在125個參加國家和地區中,我國國際競爭力從2005年的49位降到54位。 ; M& j3 o: M- b8 x8 j L
0 `, E/ j0 E2 D8 [1 i
此外,雖然我國研發經費總支出在過去五年快速增長,2000年為895.7億元,佔GDP0.9%;2006年為1.4%;但與美國等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美國、日本和德國的R&D經費支出總額分別為3125億美元(2.16%)、1459億美元(3.13%)和684億美元(2.51%)。我國大中型企業工業增加值佔我國工業增加值62.5%,是國民經濟的主力軍。但有科技機構的企業數只佔23.7%,研發經費支出佔其銷售收入比重僅為0.76%。企業研發經費人均支出僅為美國的1.2%、日本的1.1%。 : v2 L+ @. ^3 X9 [5 S
; q X- f* V5 G
在人力資源上,工程科技人員待遇低等諸多原因影響了優秀人才的選拔和脫穎而出,影響了工程科技人員的社會地位,最終影響了工程科技人員積極性的發揮。2004年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對我國40個主要工業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企業中技師與高級技師佔全部工人比重是4%,而實際需求高達14%。工科教師隊伍的非工化趨向嚴重,評價體系錯位,重論文、輕工程和實踐環節,學生的工程知識、動手能力愈來愈差。 . g4 \& p, l; U
, q3 t3 ~. I# o' M% E; h
儘管如此,中國依然充滿機遇。中國宏大的市場需求和實踐空間為中國工程科技人員的成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目前全球短缺工程師,僅德國就急缺1.5萬名工程師。而德國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數量卻連年下降,2005年減少8.7%,很多“理論型”人才無法適應新市場,許多大學生不願意學工科,而被外國學生“佔領”,外國公司爭相高薪挖人。在英國、澳大利亞、南非、巴西、波蘭等國家都存在工程師短缺的問題。全球近40%的僱主難以在市場上找到合適人才填補空缺,最缺的前三名是業務代表、工程師、技術人員。我國則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工程專業學生的生源好,規模大,就業市場廣闊,如能喚醒其創新的潛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工程科技人才很有可能為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q2 Q; K5 x0 h9 B; o( r' u; q
' U3 g4 V1 ?! {) H. l& ^2 ^) o 應當看到,就世界範圍而言,工程師素質正處於換代之際,如美國工程院提出了2020工程師必須具備的關鍵特徵是:分析能力;實踐經驗;創造力;溝通能力;商務與管理能力;倫理道德;終身學習能力等。這對我們抓住機遇,改革工程師教育模式,大力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不無啟迪。 3 U3 ]' M1 f' G
* [# U4 p' h5 K3 }! ?
21世紀前20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維護國家利益的重大舉措。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需要看到的是,工程科技人才(以工程師為主)和科學人才區別在於,工程科技人才是解決人們衣食住行中一系列實際問題,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學科交叉知識、工程實踐、創造性與團隊精神,還要與不同層面的人及不同的社會環境打交道。而科學人才則相對具有高度自控、獨立自主、喜歡抽象思考、批判精神、勇於探索等。因此,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尤其需要產學研互動才能完成。
) X$ Z- Z+ ~: e4 n/ I5 P' b/ f. n
產學研合作有三大任務:產學研互動進行技術創新,產學研互動進行人才培養,產學研互動進行產品創新。我們要在產學研互動中,培養社會急需的工程技術型、工程研究型、工程設計型、工程管理型人才,加大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的培養力度。在中、小學教育中,要加強分析能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未來從事工程領域工作的興趣。重點大學要建立一批培養創新能力的實驗室和交叉型實驗室,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政府應在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援各種產品創新設計及其學術活動。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發起設立的“企業產品創新設計獎”已經成為工業設計專業在我國的標桿性活動。這類活動宜大力倡導。
7 O- ?5 G+ X" h1 K' N. p3 w
# W( P: g7 `8 V7 C7 ^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