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SiP Global Summit 「3D IC 技術趨勢論壇」盛大舉行
; A) x" ]" L# r$ x1 E& \* f日月光、矽品、Xilinx、聯電等大廠齊聚一堂共同探討3D IC供應鏈的完整性與成熟度
% q( Y$ ] f+ i3 ^+ H$ D* T y. W7 }1 m" n' x$ \& ~
在業界的積極推動下,運用矽穿孔(TSV)的2.5D/3D IC技術,近年來已有顯著進展,正朝量產階段邁進。今年Semicon Taiwan的3D IC 技術趨勢論壇中,集結了來自日月光、矽品、Xilinx、LSI、Aptina、聯電、EVG、Cadence、Teradyne、MicroTec等橫跨3D IC供應鏈上中下游的領導業者,共同探討整體基礎架構的成熟度以及邁向量產尚須克服的挑戰。 7 j- t# u- u4 C0 O, S; D
) \3 k; I) `" `& V# u8 {# h
儘管目前3D IC技術在成本、標準、生態系統、業務模式各領域都還有問題尚待解決,但與會者均相信,在業者的合作努力下,未來二至三年內,3D IC市場終將正式進入量產,並逐步起飛。
3 n4 K9 I8 S8 F/ u8 g
, D) q W/ ^3 D1 S$ z) ^日月光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洪志斌博士表示,3D TSV元件佔整體半導體市場的比例將從2012年的1%,到2017年增加至9%,規模達38.4億美元,包括MEMS、LED、影像感測器、RF元件都是快速成長的領域。0 Y* t N1 s( }
, n; |6 N% N" ~他表示,過去一年來,雖然TSV製程、中間插件(interposor)、重新分配層(RDL)等技術都已有快速進展,但是測試問題還待克服。同時在2.5D插件供應方面,亦出現了晶圓代工、封測廠、結合兩者,以及獨立供應商的不同業務模式。 & L( Y) [( k8 l! }: f6 ~; c/ M- I
. `0 m+ A$ l8 \6 l4 c9 P
顯然,在產業鏈朝成熟發展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生態系統、合作關係與競爭模式議題有待釐清,才會有更明朗化的進展。同時,他也認為簡化供應鏈、通用標準都是未來的努力目標。
1 s/ r* ]! h, D" _4 w+ s
2 j1 i# ]) g& Z6 xXilinx資深副總裁湯立人介紹了該公司最新2.5D產品的發展。透過採用並列式(side-by-side)佈局,Xilinx已成功推出結合4顆28奈米FPGA的2.5D晶片,總電晶體數高達68億個。與傳統方式相比,新元件可達到100倍的每瓦頻寬,同時,容量、頻寬、功率都比傳統單晶粒FPGA更佳,預計明年上半年就可進入量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