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finster 於 2007-9-10 01:05 AM 發表 ![]()
( z0 B9 S7 |1 G2 @0 E; q至於另外一篇有探討到emitter area=10*10um^2的BJT的比較,因為年代有點久,我還得再找找,我印象中有幾組不同size的比較,至於有沒有比較出10*10比20*20甚或50*50的值,我不敢說有或者沒有
9 C' L6 S) b9 a* e' W5 r4 k2 m7 C7 D0 ?
再回答一下問題4 r. u, e# F# e: V0 h6 B
在我作過的Bandgap circuit中,曾下過UMC和MXIC以及Charter,在作post-sim時,抽完LPE的BJT參數和沒抽之前是一樣的,而這表示其實製程廠對於在CMOS製程裡對於BJT並沒有辦法作太多的寄生效應出來,所以所抽出來的LPE才沒有太多的參數,故而製程廠所提供的SPICE Model準不準就變成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了
. H. W1 e0 {+ s% E再者,在CMOS製程裡,主要元件為MOSFET,理所當然在MOSFET所抽出來的寄生效應會比較多參數可供參考,如果是在BiCMOS製程,我想BJT所抽出來的LPE參數應該會多很多吧
' h5 t+ \6 u" T+ v( z/ X9 P+ r: y H1 d2 x4 ?. t
最後,我曾和製程工程師以及一些資深電路設計者談過,在CMOS製程裡作出BJT,那是一種近似的BJT,而在Bandgap circuit中,我們要用的是BJT對溫度的變化,而不是BJT的電流特性,故而在設計Bandgap circuit中,所在意的是溫度與電壓變化對於Bandgap voltage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少,所以,在SPICE Model中的BJT,主要看其溫度係數變化參數而不在意其電流增益,所以,很多BJT參數是可以被忽略不計的
3 x- ~. h, {; k- k2 X) ?5 p 8 z9 c, m7 f3 v1 u
& o. S$ Z ]3 K+ w# n
關於1:8的問題,附件檔這篇之前板上有分享,所以我有大略的看過- g" J9 r. Q7 _
比較不清楚的部份在於它說當N增加時會增加更多的error,卻沒有說明發生的理由與增加多少時此error的程度有多嚴重" ^$ A7 v6 s" Q9 `' W! ]# F
在A CMOS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with Sub-1V Operation這篇中是使用1:100
6 w# [8 h4 ^# V5 N6 {* i在A sub-1-V 15-ppm °C CMOS 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 without requiring low threshold voltage device這篇中是使用1:64* d8 d5 w3 z2 C% J
* @1 V( u9 j8 V, j關於size的問題,我想知道的是10*10是不是當時比較的幾個bjt中最大的size4 a" R" M% w4 E7 [* M: F
如果是,比較好解釋;如果不是,我想知道原因為何) m& I* X( f3 C* J0 [4 w
1 E- k) \5 G5 R0 q至於bjt在lpe後並沒有抽出額外的參數,我想應該不能解釋成製程廠無法作出bjt的寄生效應
7 }7 ?8 u; ~1 s8 t因為以電阻來說,在lpe後電阻也同樣抽不出tc1,tc2,vc1,vc2,但這些數值卻是spice model中有明確定義的% c* b' w+ N+ n/ X5 X3 u
/ c4 [% A2 @0 ~0 R7 I0 b至於area這個參數要不要設,我是從以前就沒看過有人在設- ]7 @, d- B# `2 y5 H/ i
只是最近忽然看到hspice manual而想到這個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