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5 }0 Q V7 j- {/ O
葉仰哲 陳潤明 " l# J% U* X. b- O q
一、前言) Z8 H1 \ s( g$ a: U
國內電子零件產業、電子組裝產業及電子材料產業,見證於電子產品過去20~30年的發展,技術由發展期進入成熟期,產業結構非常完整,是國外業者或其他區域所無法比擬的。而該產業的角色及地位也隨著現有技術的提昇及環境的變遷,使得競爭更加激烈,尤其是綠色技術所需求的領域,更是決勝關鍵。' Y+ ^+ X' s$ F6 S d; T
二、SWOT分析
; L& q0 Q; X3 D, I$ P0 C以SWOT競爭分析,針對國內電子材料產業的綠色技術因應環境作一評估及診斷,觀察國內此產業的優劣勢,以提供產業未來發展的指標性參考。+ x3 ]. p' n6 B; S1 D# e
(1)優勢
# g$ {( E4 f: C6 M* K @ m0 T& O以整體構面看來,國內於電子產業的優勢主要為產業分佈完整,且以專業製造分工的型態經營,比起國外廠商以品牌或運籌營運模式,來得靈活許多,加上政府近年來積極輔導相關的科技專案(經濟部科技專案/RoHS服務團),對於國內業界的人力培養及技術提昇貢獻頗大,再加上製造能力強,因應綠色快速應變;供應鏈管理已整合至綠色供應系統;已建立產品綠色化學測試技術服務業;公協會與測試業提供綠色零件平台;另外透過國內強大OEM/ODM體系,串聯國內零件與材料廠商的綠色產品供應等,這是國內在綠色技術因應上的重要優勢。+ q ^* j8 Y1 z L3 j
(2)機會
' S5 `7 `+ i. {4 G- }若以機會面來探究,國際綠色法規正逐步走向產品綠色履歷趨勢,亦即產品內的材質、零件、組裝過程等都會被要求執行或符合綠色技術;然而美國與歐盟訂定了綠色法規,但製造體系在東北亞,尤其我國更身處關鍵位置,國內過去二十多年發展電子產業,奠定了無法被其他新興經濟體取代的全體OEM/ODM體系,而透過該強大體系,具有與歐美日品牌廠的綠色對話與技術合作空間。另外,國內綠色技術的測試與產品驗證整合,可縮短新綠色規格需求的因應時程,而國內廠商則有更多機會藉此搶攻綠色技術的電子材料市場。# e; p$ Z4 k1 B; m! D1 S( l
(3)劣勢
. N2 A* Q1 E1 s* J由於我國該產業定位以生產較低階產品為導向,因此在技術佈局上,和國外大廠有一段落差,其中包括綠色技術專利權與Know-How自主性低,往往受制於人,發展上備受阻擾;再者產品以元件成品為主,整體性的系統整合能力較弱,產品系統性綠色安全規格整合能力較弱,因此在發展上,無法居於主導者的角色,且在研發上的投入及綠色材料自行技術研發能力待加強。此外,國際綠色法規逐年增加管制項目;綠色電子產品規格由歐日訂定,國內廠商只是執行者角色綠色原材料及製程變化大部份由日商掌握,這些都是我國廠商無法短期突破的劣勢。* W6 M" e6 y$ g+ d
(4)威脅6 r; K/ f) X$ ?* q8 _
同屬東北亞全球製造中心的南韓及大陸也進行綠色產品及規格的立法,國內尚未反應;日本與南韓由電子大廠帶領材料與零件供應商進行綠色材料與零件的布局,國內尚未有整合;國內廠商只因應目前被要求的綠色技術,對2007~2010年的綠色技術動態,模糊且消極被動。
- R: |5 P m6 w1 y表 國內電子零組件與材料產業綠色技術SWOT競爭分析
1 r0 F1 V: G, y優勢0 _9 ^1 Q* B- q; i) S/ J. T
* F" t! k! [8 I3 Y# R3 l$ H
| —產業分佈完整;專業分工細
# M. l. b! g# L' A% d# e* V) b3 d—政府大力支持與協助(經濟部科技專案
6 c. Q5 Z( }: U4 H; V o: o/RoHS服務團)
4 W4 V! Z% ?5 a, t—製造能力強能因應綠色快速應變; P/ H$ O, K3 a" u# k6 L* d! N
—供應鏈管理已整合至綠色供應系統/ D% p) w* U5 v- z
—已建立產品綠色化學測試技術服務業5 |, r0 |) ^. c0 [8 i2 O0 u
—公協會與測試業提供綠色零件平台) `* k5 F% o1 @2 P4 L
—透過國內強大OEM/ODM體系,串聯國內零件與材料廠商的綠色產品提供 | 劣勢! w5 H, K [; s/ O2 y* M- R8 g
| —國際綠色法規逐步增加管制項目) m! l6 z7 k) _6 p; e+ h
—綠色技術專利權與Know-How自主性低( d* Y$ I9 K/ R% {8 ]4 Y' c! }& e
—產品系統性綠色安全規格整合能力較弱
% p: w5 h: z% z, V5 \* @—綠色材料自行技術研發能力待加強
( W; ?& g4 D: V3 o—綠色電子產品規格由歐日訂定,國內廠商只是執行者角色* N- t: W1 l0 K, r2 I
—綠色原材料及製程變化大部份由日商掌握6 p, `* W0 j7 u+ z) k
—國內廠商只因應目前被要求的綠色技術,對2007~2010年的綠色技術動態,模糊且消極被動
$ O- ~0 U2 |9 D8 z2 N, D/ B, Z6 G | 機會
) q5 W5 ]# Q' f7 Z3 Q) _" P, x | —國際綠色法規逐步走向產品履歷趨勢* Y, R) m( e6 S3 ~# [
—美國與歐盟訂定法規,但製造體系在亞洲
8 ^7 o |) ^$ C7 X8 {- [. X) V—透過國內強大OEM/ODM體系,具有與歐美日品牌廠的綠色對話與技術合作空間
/ R7 k5 q0 h, t& i$ Q; p—國內綠色技術的測試與產品驗證整合,可縮短新的綠色規格需求的因應時程
; W7 l% I- ~# U3 F1 E5 A | 威脅8 Q6 V$ c+ X: d/ ? S( i
| —同屬東北亞全球製造中心的南韓及大陸也進行綠色的產品及規格的立法,國內尚未反應
1 {, B$ D+ I. H' v8 ]3 \—日本與南韓由電子大廠帶領材料與零件供應商進行綠色材料與零件的布局,國內尚未有整合
8 E9 O' y V0 i( X& Q( o: N |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07/08)5 h$ L! C0 Y/ Z7 ~; I
! y: m% W; {' G9 G[ 本帖最後由 jiming 於 2007-8-28 02:16 P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