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兩岸科技交流促進會 陳秋初 (1/23/2008)
5 b* |0 r5 t! e6 ?中華兩岸科技交流促進會(以下簡稱本會)在1997年初得內政部核准設立,創會理事長為現任立法委員劉盛良先生,由本人擔任秘書長,在去年5/20本人接手第二任理事長。& B( [2 i8 h! Q8 h$ X# J
2 u6 Z x+ o1 v
本人在1988年即為實地瞭解感測器(sensors)產業而赴大陸,於1991-3年間陸續從促成大陸技術移轉給台灣的個案中,雖然成功比率不高,但也從實務運作中發現兩岸技術合作的前景與問題,因此開始推動此項工作,並促成本會的成立。
! a3 ~& m* f: D8 i& B! c3 t2 i5 P! ^* H' @. l% H
這十年來主要有,在1998年2月21日由大陸外經貿部科技司(技術輸出的歸口管理部門)組團到台灣召開“兩岸技術貿易研討會”。同時也完成經濟部投資處技術引進服中心委辦“大陸可提供技術彙總”兩期的編撰並發行。在2001年接受致茂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執行“引進大陸RF測定儀器的設計、生產技術”,得“[2001]外經貿技二函字第39號「關於對台技術貿易有關問題的批覆」”。
' N2 z3 V% f# B* L7 W) e1 N. I& { ~+ ~
從上述的個案工作中得到以下心得:
: R1 ^! ?: T7 Y" Q2 D4 t3 g! n- I
1.兩岸對於技術合作中我方政策與法規缺失與主管部門不明確; z% P9 D3 {7 T+ k4 o8 O( B" r
( r% ?* p, l/ c
(1.)“大陸地區產業技術引進許可辦法”制定最大的缺失,即未將大陸技術出口合法要件(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規定自由類核發登記證、限制類核發許可證)納入,這也造成無用的法規,更阻絕相關後續(大陸專家、人才引進)事務的推動。& R8 k8 K ?7 n) ^
(2.)是由科技或經貿部門的歸口管理一直未妥善解決。" \1 M8 J. n8 M `% b9 I
(3.)過於強調引進大陸技術而忽略技術出口的管理與效益。
! c' [( c1 j7 h0 p6 H. F* Q% \- |% B
2.因兩岸主體性無法解決,而造成重覆徵稅與准據法的適用問題( E3 ~6 y- K) W, N
n1 Z9 }3 V6 @/ p, i6 x2 i(1.)我方在兩岸關係條例第24條已可解決因大陸課徵所得稅之後,在台灣的抵免問題,但大陸尚未解決,已透過商務部服貿司向其主管部門反應。
* s: z0 h, m; W# u- F(2.)兩岸有20餘年的經貿往來,經濟糾紛的發生是不可避免,大陸除增加聘用台籍仲裁員之外,也逐漸增多承認台灣法院的判決,因此從台灣制訂技術合作合約範本模式,除可降低台商風險,更可誘導大陸主管部門接受現實情況, 但也得解決台灣本身的制約(大陸人員來台訴訟)問題。
( \0 Y% G7 W" ^2 K) K9 Q
/ E: g6 N+ M, y+ U0 p. f/ {0 t3.大陸在整體發展過程中,逐步接受對雙方有互利的商業運作7 x) \" t" t; H- l4 C
& j; P/ H" p9 D& l5 Q( B# M(1.)本會向大陸主管部門與研發團隊提出轉移國家級研究計畫(大陸七五、八五計畫的中國十大名中醫專家診療系統、十五計畫的食品非破壞品質檢測)技術在得到智財、經濟條件保障下與台商的合作。
2 ^* @ F. J: A- Q T* C(2.)本會向大陸主管部門提出由我方評選,由官、學、研組成講師團為台商講授技術進出口相關政策、進出口審核、稅務、外匯、智財、研發資源等課程。 M7 k( l& v+ |( Q# t- j
5 \/ H/ k8 {% `* ]8 ]$ Q兩岸的經貿活動,從赴大陸進行勞力密集加工生產逐步提升到高科技產業,進而發展研發中心的設立已是不可擋的趨勢,如何有效提升台灣的優勢並強化有效又合理的兩岸管理規範是重要的課題。因此本會也積極針對提升兩岸技術合作中除遊戲規則(知識產權化、稅務外匯合理化、技術交易便捷化)的策劃外,在技術交易安全機制(提存法)及協助台商擴散技術出口平台與通路(大陸各省市之技術交易所)的建置而努力。% w% I. T: B) a+ t
/ G4 e; c+ d! s6 x
以下為本會的建議:7 I$ { S9 y1 w/ j4 v7 `. e K' `
$ m* O k+ ~7 I
1.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二組,設立對大陸產業技術出口專責部門8 V: R, F2 W0 `) u7 m) y
2.經濟部投資處將大陸直接來台的專家納入參與爭取薪資補助對象" R( r( |1 @9 s/ J q) U
3.為鼓勵合法技術交易,兩岸主管部門在一定期限內免徵技術授權權利金所得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