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美國社會學家 Daniel Bell 出版了《後工業社會的來臨》(The Coming of the Post Industrial Society),書中預測先進的社會將會從製造本位轉型成工人本位。這個預測後來的確成真,而且因為資訊科技與網路發展的快速崛起,再加上手機普及等等因素,社會的轉型比前人所預測還更巨大。 經濟學與社會學的專家 Jeremy Rifkin 接受《IEEE Spectrum》訪問時表示:「我們所經歷的改變是很驚人的。」在 2015 年柏林能源結構轉型對話會議上,Rifkin 強調德國若利用綠色能源與物聯網,將有機會成功轉型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
他另外也在德國 CeBIT 資訊及通訊科技博覽還提出了數位歐亞絲路的中德策略,意思是物聯網將覆蓋整個歐亞大陸。 在過去幾年來,Rifkin 一直在世界各地倡導利用包羅萬象的物聯網,創造積極使用資源、資訊、能源輸送、後勤支援的社會。這同樣也是他新書《物聯網革命》(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and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主題。
Spectrum:大家都很熟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容:蒸汽動力、內燃機動力、電報與電話的遠距通訊、廉價旅行等等。它跟今天的工業革命有甚麼不同?我們雖有更成熟的科技,但我們的基本生活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不是嗎? Rifkin:「一般目的」的科技將我們帶往 20 世紀,但我認為在 2008 年 7 月,當石油價格攀升到 147 美元、全球購買力跌至谷底時,是這個「一般目的」的科技的高峰。 我認為,這不只是大蕭條的開始,同時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消退的開始,而這個消退我認為會持續 30 到 40 年的時間。 Spectrum: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會是能源危機的後果嗎? Rifkin:從熱力學角度來看,我們一直不斷從地球借石油與礦石,而在價值鏈的每一步轉變裡,我們都把這些能源投入產品或服務裡,但每一次的轉換中,大多數能源是流失掉的。 我們在 1905 年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能源總效率為 3%。
到了 1980 年代,美國的能源總效率達到 13%,而日本達到 22%,然後這樣的效率持續到了今天。我們的生產力與創新能力之所以會 25 年停滯不前,是因為我們的能源總效率已超出了二次工業革命的電信、石油與核能、內燃機傳送、道路與鐵路的後勤等平台。 所以只要我們還在二次工業革命的一般目的科技平台上,無論是中國或歐盟各國,誰都得停滯不前,因為我們在過去 55 年來優化了該工程平台。 Spectrum:所以這個一般目的平台現在已經淘汰了嗎? Rifkin: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看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輪廓,一個在通訊、能源與運輸後勤間的新觀點。通訊網路正與一個剛開始的再生能源網路,以及新自動 GPS 導航的、且很快就會是無人駕駛的交通網路融合,在物聯網上的無縫核心中,創造出 3 個網路。 Spectrum:那麼要怎麼將這 3個網路整合進核心裡呢? Rifkin:藉由通訊、能源與運輸的數位化,你可以管理能源,將經濟活動移往任何價值鏈,並創造你自己的總能源效率。最重要的是我們正將感應器裝在每個裝置、工廠、商家、倉庫、分配中心、智慧型道路、智慧型家居、智慧型車輛等。你可以監控所有裝置,而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數據回傳到物聯網的 3 個操控部分。 等到 2030 年時,可能會有百兆個感應器,無所不在。這將可以讓我們避開所有第一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傳統垂直整合的組織所帶來的低效率,讓我們直接進入物聯網的零邊際成本社會。我們的研究指出,如果使用物聯網,我們的總能源效率將在接下來的 25 年,從 13% 躍升到 40%。 Spectrum:物聯網要如何增加總能源效率呢? Rifkin:關鍵在於平台,它可以帶我們到最佳的資本市場。 在傳統經濟學理論裡,我們總是說當你可以以邊際成本售出時就是最佳的資本主義市場,所以我們一直在找新科技來增加效率與生產力,好讓我們減少邊際成本。諷刺的是,這個工程革命將耗費整個系統的連接能力,讓我們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在這個資本市場裡,如果你在平台上隨插隨用,科技在生產力上將走非常極端,導致總效率提升,而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將從資本市場自由化某些商品與服務,並在某些新分享經濟體中共用。 (文章與圖片來源:IEEE) |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5-1-22 11:50 PM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