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woo240 於 2007-8-12 08:25 PM 發表 ![]()
1 z* }! x5 H4 ?2 l8 `5 @小妹又來了。
) w+ I8 \2 D! E$ b這次我的問題是:0 _9 s2 W) r9 p& H+ U& g# R
1.當在畫電阻時會以contact來連接,以做成較大的電阻,聽說contact的邊緣與電阻也有關係,要考慮進去這是為什麼?
( n$ Q- P" e8 d: y* ~! ~2.當電阻彎曲時,也會使電阻產生不確定的因素,why?(如下圖 ...
+ J' p z0 j) y- {
8 k1 i' R5 p+ _7 j! \3 oQ1:當contact連接到下層的metal時,會有接面電阻..因此要考慮的應該是contact到metal間的電阻
9 m3 s) @( U, r! w( _* I 但因為要接contact, metal必須畫大一點..但是poly的電阻是以一口來作為計算的準則
2 `! E: u: C+ ?* p* O 雖然電阻看起來是比較大,但是在L/W都一樣的情況下,poly電阻的大小都一樣大( _7 z1 p$ r9 f+ q6 o- w% l
例如: L/W=1/1和L/W=1.5/1.5時,兩個電阻都一樣大. A+ @% Q5 ]+ D6 f
因此第一個contact接到metal,應該要考慮的是接面電阻
) e7 f+ l9 q/ M3 n' O* R# Q* ]" a8 J4 Y) g' {0 K) ^
Q2:在製程時,會有所謂的邊緣擴散~
* M! G, r& ?7 ]/ ` 依照這樣轉角的電阻畫法,因為排列的不相同,! l2 {4 b2 W" X' P& w. ]
所以擴散的情況也會不同.
; \5 _# {5 I0 a 若是轉角擴散情況嚴重,造成上下兩條直線接在一起
* @ _& I! X. [4 | 整體的電阻值會變得無法預測..(以一般.35製程來說...實際下線的電阻値與劃出來的電阻值約會下降10%)
/ o2 n. d3 R( o* v 因此通常在繪製電阻時,通常會採用串聯的方式..
) p" z2 h$ e" o5 E8 v# q! }5 U 分別繪製相同大小阻值的電阻串聯起來~來達到想要的電阻
' x: _0 E. A, h! s2 }& D 這種作法,因為每一段電阻值都相同,因此可以假測變動的情況也會相同( E* B) p; w+ h3 ? S% I$ }
但是整體而言,因為一起變動,可以把電阻的變動直降到較低的情況
" e* R. E+ L% R! x- w: c
]6 ?% S: u9 ]/ _ 這種轉角的電阻畫法,還有另一種缺點:$ v t9 j; x) M, f
因為電子會在轉角處聚集較多的電子,因此在轉角處會較易過熱
' F* Q1 G6 k; w2 N/ } 容易造成electromigration,也就是所謂的電子遷移..
- q, E6 Q6 Q- R 更簡單的來說,再轉角過熱的情況,該處的金屬容易因為過熱而斷掉或因為熱擴散造成電阻值變動
$ A- R3 D* y) M) F7 {4 ^2 e- u
: D+ ^' e" w+ S4 q A0 j- ] 這兩個是轉角畫法較嚴重的問題
! {' C" n6 N8 \7 G$ k6 e" _9 _. C" M& |/ V+ E8 r9 K
G% p) f: B2 @$ R' p+ o% ^另外是Q1.bending and edge effects是低電阻係數偏愛的
! ~8 C' n, u0 ? f- ] V* [這個問題,以實際的製程來說,電阻畫的越小,在製程時造成的邊緣擴散效應較低! Q6 u% [& Q9 ^; s# H' V
因此電阻值畫的越小,電阻值的變動越低6 |' m4 v! C, a/ O2 t+ ]- ]
換句話說,用較小尺寸的電阻做串聯時,電阻的變動會較低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