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 選出跨領域優秀種子人才 再創生醫產業新紀元
# ^7 `# b6 _: `+ n$ Z/ N
$ j, L) ]! A+ K2 E# A1 k, C$ }【台北訊】為培育台灣高階醫療器材的跨領域人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執行「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Program, STB)。本計劃於2007年12月27日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計畫公開招生及說明會。會中邀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黃文雄副主委為說明會開幕致詞。以及邀請兩位為推動本計劃不遺餘力的重要人士; 創投界資深人士張有德博士和國科會舊金山辦事處科技組組長 楊啟航博士到場和與會人士們分享他們在醫療器材創新與創業的經驗以及討論矽谷與台灣創新科技可以如何的做連結。而本計劃主持人林美雪博士也將在會中說明計畫執行內容以及招生簡章。& j; L. U8 S+ A& }. Y) ^
3 o B( N! i+ F/ Q" M1 T 醫療器材產品是結合生醫材料、力學、電子、資訊、影像、光電以及臨床工程等專長之跨領域成果。台灣具備了資訊電子產業的製造專長,以及優質的醫學中心及醫學研究環境。因此醫療器材已成為行政院積極推動的生技產業重點領域。但台灣對於少量、多樣、高價值的醫療器材的產品設計、市場及商務模式仍了解不足。從台灣現有200多家醫療器材廠多是低階產品或代工製造可以看出癥結所在。
! k( d4 `% O% E w" D9 c
5 U! C0 e6 o+ W( P9 V5 M& ^ 經過多次專家評估與建議,科技顧問組責成國科會推動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擬借鏡矽谷發展經驗,為台灣培訓高階醫療器材的跨領域人才。我們選擇史丹福大學為合作伴,因為這個區域是美國醫療器材產業的重鎮,更結合史丹福專業教授和矽谷的創業氣氛,其所構成的成功模式及條件,非常值得我們台灣學習。本計畫培訓課程是由史大醫學院教授Dr. Peter Fitzgerald及Dr. Alan Yeung指導規劃,希望透過甄選出由工程、醫學、生命科學、商務管理等不同領域人才所組成之跨領域團隊,赴美接受心血管科技相關高階醫療產品設計及商業化運用的實務訓練。期望團隊能經由不同領域之專業角度,瞭解臨床醫療運用上的創新價值,進而產生創意的改良設計,並尋求創業的機會。因此,本計畫將自2008年起五年內遴選台灣跨領域菁英四十人接受一年創業訓練,一方面也為竹北生醫園區培育生技創業人才。這是台灣生技產業向前邁開大步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6 x# h! \0 k5 b: [$ Y$ s$ u6 K$ X# U. c2 b
史丹福人才培訓計畫是要媲美三十年前台灣派員到美國無線電公司受訓第一批菁英,希望以當年創造台灣半導體產業成功經驗,締造以創新為主軸、高附加價值醫療生技產業。本計畫為台灣推動高價值醫療器材產業的開路先鋒。藉由推動國際交流平台及跨領域交流平台,使國內了解高價值醫療器材產品設計概念、智慧財產權、相關法規,以及產品商業化過程;同時能吸引台灣既有的電子資訊、機械工程等產業專才投入高階醫材產品產業。由於國內已具有生醫工程方面的研發機構、大學以及優質的教學醫院。透過這個培訓計畫,五年內替台灣培育四十位高階醫療器材的跨領域人才,希望這些人才進入台灣醫療器材相關的產、官、學、研界之後,能促進研發機構、大學、及醫學中心間的合作、對話機制,以激發跨領域介面的創新與商機,進而提升高階生醫工程之研究與產業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