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於 2008-4-2 13:31:49
|
只看該作者
一位Enjoy工作的造芯高手(下)
作者︰張國斌 0 P$ o" Q* O7 u5 G. O: {: s; ]! [
- M# p1 j. E8 F) f/ S
就在歐陽合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他碰到了一件很頭疼的事情。他的博士論文和法蘭西的一位數學家撞車了。數學界有個有名的問題叫作︰“聽鼓音能否辨鼓形?”, 此問題由美國數學家Kac於1966年提出。在物理上可以理解為︰能不能從一個物體的振動頻率確定物體的架構、質量乃至形狀。歐陽合從數學角度詳細解釋了這個問題,就是︰“這個問題可以抽象為在平面上有個區域,在這個區域上定義一個拉普拉斯方程,這個方程有無窮多個特徵值,特徵值的倒數實際上就是頻率,特徵值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波長。雖然實際上特徵值很難計算,但假設已經知道特徵值,是否可以確定區域的形狀?” # D( e$ X, C i' d
# P1 H6 |$ c% i; _0 q7 }: w
當時已經有很多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其中美國數學家Milnor率先提出反例,他證明了16維空間的2個救生圈雖然頻率相同,但形狀完全不同。歐陽合的導師C.Gordon甚至構造了一族無窮個Riemannian Manifolds其拉普拉斯算子特徵值相同,但彼此Riemannian幾何不同構。但導師和歐陽合都猜測在海森堡流形上這種等譜構造是唯一的,換句話說,它們只相差一個所謂Gordon-Wilson變換。就在歐陽合試圖證明這個猜想時,導師告訴他,一位法蘭西數學家也在證明這個命題,“Oops. Then we fight”他說。 4 i3 n! T7 e- E0 K R7 f1 @
1 w( T5 k6 [" d
“那時候經常半夜2點起來煮面吃。”他笑道。經過玩命似的工作之後,這個猜想終於證明出來了,當他拿著論文給導師看的時候,導師說 “我暫時還看不懂,你就住我這裡,看我能不能搞懂你的證明”。之後,他就住在導師家,導師則成天泡在圖書館研究他的論文,兩周後,他的導師告訴他,你的證明是對的。並提出了改進的一些建議。“我的導師一個字一個字的改我的論文。”他對導師的敬業精神充滿了崇敬。 3 W% H( Y) i2 |
4 w& X+ J0 u! v! x# [在和法蘭西數學家溝通後,那位數學家希望歐陽合不要先發表研究成果,再給他3個月時間。2個月後,那位數學家也證明出來了。憑著這篇論文,歐陽合參加了91年的歐洲微分幾何年會,並在譜幾何分會上宣讀這篇論文。“這個世界上,傲慢的法蘭西人只佩服中國人。在那次年會上,我認識了很多著名的數學家,他們有的竟然用中文和我交流。還有人和我討論《紅樓夢》”回憶這些,歐陽合顯然有點得意。
9 {+ V7 |8 @% }( Q* W6 |, n( X+ M4 m }! p
當然,他也和那位與他PK的數學家見面了,兩人交流了心得和論文細節,最後兩人的論文合登在數學屆頂級刊物《法蘭西科學院報》上,當年拉普拉斯、萊布尼茲,傅立葉等人的論文也是發表在這個學報上的,能在這個學報上發表文章,無疑代表了一種數學實力。 4 |* k. c& i2 ?7 Y% D
5 A4 @7 E7 t( ], G0 {! R
幾年後,那位法蘭西數學家自殺了,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 ~! g' e+ M) P4 Y) |9 T1 T5 s' `
“我猜測他發現他的證明過程有問題,因為法蘭西人對榮譽看得非常重,這是很殘酷的。”歐陽合感慨道。 " ]0 D# z C* v7 o' D
& x& ^9 s' ]4 ], i3 E/ J6 p3 u5 p一位enjoy造芯的數學家 1 h" s8 q! X! T1 k1 z* n; P' |8 i( o
- B, L7 A8 ^ y- {6 u6 V0 y
1991年,歐陽合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他想繼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數學,但是現實不允許。“當年美國有2000個數學博士,而只有100個相關職位空缺。雖然有兩三所大學邀請我去,但是我不滿意那些大學,所以沒去。”
9 R: n/ p4 X6 ]% A$ x5 Y! F9 b/ {% Y1 V) F; \% A
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到一家公司做軟體開發。朋友曾是北大數學系的碩士,後到美國耶魯大學,兩年就拿到數學博士學位,創造了一個耶魯大學歷史紀錄。“我認為他絕對是牛人。”歐陽合回憶道。“我當時對軟體一竅不通,他算是我的啟蒙老師。”
m" _2 V+ p' v9 ^0 E! R1 U
3 s' l1 }8 ?; k“這個公司做軟體開發,公司裡除了前台和副總,其他人都是博士。”進入公司後不久,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勁兒,他很快解決了公司一個積壓數月的難題,讓同事對他刮目相看。一年後,歐陽合升任軟體設計總監。“我從最底層的驅動到應用到軟體集成都參與,可以說從概念到銷售都負責。”
& B- m) W2 ]' z3 P
+ ]( X9 n6 b& u, t4 M8 w4 f之後,他先後在Cornerstone Imaging擔任公司進階工程師,在Chips & Technology任進階設計師,在AXS公司任進階軟體設計師。他是Hmedia公司共同創辦人和研發部總監等,領導開發了小波壓縮晶片,世界上最快的JBIG壓縮軟體,快速DCT和MDCT變換,以及8位彩圖逼近24位彩圖的一般算法等。 4 ^; z v! |* F) i+ Y6 ?; A
2 l' U* G, J3 {) n2 g0 V! Y: n0 G
由於這些公司都是晶片設計公司,所以他對晶片設計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理解。“我對晶片設計是愛好,其實做個軟體工程師也不錯,但有時由於CPU的能力有限,你的算法實現不了,這樣你只能等。所以最後我就想用晶片來實現進階算法。” % C9 k3 R9 ~( r8 i2 _. Y7 N6 d
" d$ B+ g+ Q* i# ]0 Y- s
1998年,歐陽合在矽谷創立了WIS Technologies (後來的WISchip) 公司,從事開發先進的音頻與視頻系統IC和軟體解決方案,實現MPEG1/2/4、H.264和VC-1 HDTV標準。
H- S3 R$ H, ^, N8 M- m$ w; a; Q* q F" |/ h6 V& T
他經常用數學的思惟來指導設計師,“其實晶片設計很多時候像搞數學,它很抽象,看不到摸不著,需要嚴格推理和證明。所以做晶片很需要驗証和測試。”他總結道。 . ]. v6 E# g) ?- A9 A) w$ @8 V
. ~7 L- M$ J) p8 c/ H( O0 A- Z0 _: u
在他的努力下,WIS Technologies公司終於獲得成功,其在世界上率先推出的MPEG-1/2/4壓縮晶片目前還在被很多公司使用,2005年,德國Micronas Semiconductor Holding AG以8,000萬美元收購了後來的WISchip公司。 : h! x& W4 R5 F U9 }
& R7 w3 R; @# t4 h, ^) Z
2003年,歐陽合回國創立了上海傑得微電子公司,兩年後,Z228晶片開發成功,這是國內第一款0.13微米工藝的多媒體SoC晶片。2007年7月,該公司再度推出功能更強大的多媒體處理晶片X900,標誌著傑得在多媒體SoC晶片的開發上躍上了一個新台階。另外一款叫A100的晶片也已開發完成。“這三款晶片都是我們中國本土的工程師開發的,其中沒有一只“海龜”﹗”歐陽調侃道。 - I; A1 k# f2 l, X: k- R) u
$ w( X6 o! c: r+ I+ W" m$ T回顧這些創業歷程,歐陽合表示對於一個IC公司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美國的管理經驗也是值得借鏡的。他很贊成郎咸平所著《科幻》的觀點。舉例說︰“我們用餐館來說明管理,中國餐館的管理是大廚很牛,他可以做出很精美的菜肴,但是他可以決定餐館的運作,如果他撂挑子,則餐館運作下去就有困難。美國麥當勞的管理是不推崇大廚,採用統一的配方,雖然菜的精美少了一些,但是卻可以保證全球的菜肴保持統一。”
K$ n6 H, c9 U8 B# u+ z0 E `4 g: H/ f
另外,美國公司可以透過股票等模式把公司的發展和員工長期利益掛鉤,激發員工的熱情,但在中國,員工可能更考慮的都是眼前一些利益,這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不利。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2 O$ ]1 c+ i1 g4 c+ P! ^) }" P/ C H1 |6 U8 \9 \/ c& M
他指出中國工程師缺乏的是觀測和分析的能力,比如看到iPhone ,有些人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能不能把其軟體copy過來,而不是想去設計一個更酷的東西超過它。他笑稱有人說中國人是因為食物架構和文化傳承導致沒有冒險精神,其實差別在於理念的培養,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去挑戰道統、挑戰威權的思惟。中國古代牛人很多,近代的西南聯大時期也是牛人輩出。陳省身,華羅庚,黃昆,孫本旺,楊振寧,李政道…..都是那個時期的人。“有篇文章說,二十年前,中國教育代表團訪問美國,看到他們的國小生只是玩玩,中學生挺著肚子推著孩子上學,結論是‘美國完了’,之後美國教育代表團回訪中國,看到中國的國小生心算神速,中學生奧賽精英成群,結論也是‘美國完了’。二十年後的今天,上屆自然科學的諾貝拉獎卻全由當年“在學校鬼混”的美國人所得。難道我們的教育沒有問題嗎?”歐陽合指出。 . e% k" X* Y9 M$ J/ }
* n* K; U- p/ O. V6 _他指出,中國有全球最大的人才庫,如果中國工程師注意培養自己的觀測和分析能力,並養成良好的思惟習慣,則中國設計必成大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