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找回密碼
 申請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Login

用FB帳號登入

搜索
1 2 3 4
查看: 24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驅動IC已經開始朝向10bit發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8 09:4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系列「專題式」驅動IC議題,希望能拋磚引玉,帶動大家討論!? 畢竟這還是一塊熱門的市場,儘管競爭廠商已經在加速整併之中!? :o + `& z0 G* e: W- O4 P
* Y. j# q; w& y: D+ j
 由於LCD不斷朝向大畫面及高畫質化發展,因此對於驅動IC的要求越來越高。例如,在畫素數增加方面,因為必須使用數量相當多的驅動IC,所以驅動IC便被要求具有高輸出Channel數,並且能夠達到高速傳送資料的高速介面等等。要實現這些需求,事實上還有相當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另一方面,為了符合各種封裝技術所需,驅動IC也由傳統的TCP一路發展成最新的COG或SOG等等。6 g& k- ]+ a5 e2 j3 Z7 r8 I2 K  ^( E% g

) ~) Y  A8 U2 e# @. O: I& E' ~7 p 對於高畫質化要求下多灰階輸出的需求,目前的8bit驅動IC便因為一些本身的問題而無法達到,這些問題包括了,因為低灰階度而出現的色再現性能力不足、RGB之間無法調整、對比度不佳等等,因此目前驅動IC已經開始朝向10bit發展。另外,50吋以上大型面板也容易出現熱效應問題,所以為了控制熱效應,業者也開始考量使用2倍的驅動,雖然這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是或許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當然面板的熱阻抗,會因為配線方式、形狀等產生大幅度的變化,因此或許用一些模擬運算技術的方式來降低熱阻抗。% \! [3 {3 c2 w; ~* \

' K8 j# B0 @  j, U, z" L5 Y 而在高速介面方面,過去的訊號線連接上,不管有多少個驅動IC,配線的數量都是一樣的,所以受到數量龐大驅動IC的影響,很難將傳送速度大幅的提升,因此有業者開始朝向點對點連接的方式發展,這樣一來,如果減少驅動IC數量的話,配線的數量也可以因而減少,採外還因為由於是點對點連接,速度將不受其他驅動IC的影響,而可以很容易的提升。
. i/ T3 u$ k; P4 ^+ t - k. N' H0 x- w; a% l3 \( O+ _, k
由於液晶本身的速度限制,動態畫面沒有辦法進行得非常順暢,這在監視器和筆記型電腦時代不會成為問題,但使用在電視上,就會產生拖影(Blur)的問題,最常用來改善的方式是Overdrive技術。( D4 h2 N& j1 p

$ N4 ^8 K4 \. J. x 在原本的驅動方式下,畫面頻率為60Hz,因此每一畫面的反應時間為16.7ms;若使用Overdrive技術,也就是給予高一點的電壓來驅動,可以將反應時間縮短到5ms或者3ms以下,都不成問題。
' q% v  ~! r6 a' V2 I& ?" {
; C' r. ^4 H: w3 y& } 只是業界在使用Overdrive技術之後,發現Blur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後來發現,影響動態畫面品質的主要原因,是因為LCD是Hold-type而非像CRT是impulse-type,於是在LCD發展模擬impulse-type的技術,例如插黑或是Double Frame Rate,目前前者已經有廠商內建進驅動IC,後者應該是明年以後較明顯的趨勢,聯詠則已內建進新的Source驅動IC。* `1 r# y$ M0 o) ?. G
; b/ ^6 N4 ]. E  X4 c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影像處理技術並不一定要由驅動IC來提供,有些廠商會把演算法寫進其他IC,也有因客戶需求而有不同的開發方式。! O- ~5 Z: S  N& X

3 F( L* R5 D& I" Y7 y8 x+ d4 F 許多改善液晶電視畫面表現的技術,都仰賴具備高電壓的驅動能力來完成;傳統監視器和筆記型電腦的驅動電壓約為10V,若要達到廣視角和高對比等畫質改善要求,驅動電壓要求要到13V以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手機版|Chip123 科技應用創新平台 |新契機國際商機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GMT+8, 2024-11-16 09:47 AM , Processed in 0.1420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