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台灣的未來的確只有...「整合是手段,升級是目的」,產業升級、創新研發!? ! H1 Z' T, Q% y- n
$ Z) a" \/ v9 T9 A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t ... d=317&BlockSet=
i" ]* [! I, U m4 m9 u6 H9 _( j) L3 r" m8 q
內容出處 「中台灣科技與傳統產業整合升級」研討會主題一與談內摘要
$ u, l2 l5 ^5 @整理者 許逢麟 + `- {3 \; E0 [3 Y* K
時間 2004/11/27 + j* E3 a, k' _7 c, K& L! l
地點 台中金典酒店
: X6 |2 o% m+ `+ ]3 H" V/ | : S! E9 W5 P/ ]9 X
柯承恩(台灣智庫副董事長)
5 f. |5 b1 K; w3 w2 w4 G
( m' W. |" q% d( ~& _; e9 k中部許多產業並沒有參與台灣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從平面顯示器設備來看,國內總需求為五千多億,廠商預計購買生產設備為1287億,實際進口1227億,顯示國內自給率相當低,大約只有8~9%。從這裡來看,機械設備產業還未能滿足國內需要。 ' S/ e( }$ X: k
- a$ O8 K4 i$ \4 N& J& g既然需要這麼多的設備,政府和經濟部應該營造更好的環境,讓國內科技產業扮演火車頭的角色,促進機械業廠商引進技術、創新研發,建立更有本土化的設備產業工業,不讓外國設備商掐住我國產業發展的喉嚨。
0 [5 |! h# i8 F/ @3 J( X
0 F* [4 X* C" v/ j7 G: W因此科技產業不能忽視傳統產業的貢獻和能力,如果科技與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能加以整合,科技業者的零組件採購成本、生產設備成本可以大幅降低,科技業將更具有競爭力。因此政府應該創造讓產業界有利潤誘因的發展環境,去除不必要的限制,讓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地位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 M! S0 k% a& ~% O( v. f
. O" R- X/ _( X4 j0 i6 N汪庭安(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秘書) ; h8 d7 p9 R0 o& K& J+ e
' N1 @- H1 W5 u: o. D4 e
今天的主題是中台灣科技跟傳統產業整合、升級,整合是手段,升級是目的。中台灣產業特質是廠商規模相對比較小,工廠家數約佔全國的三成,至少三萬家,從業員工人數約61萬人,佔全國22%,營收則佔全國總營業額15%,這突顯經營的附加價值跟生產力可以再提升。如果進一步看中部廠商分布,機械工業的工廠家數佔整個中部製造業大概到76%,比例相當高,是發展整個產業聚落很好的地方。 : s1 P$ F- M/ c7 h
0 h7 c- u& v& o# m5 J中台灣產業面臨的問題,不能單純從中台灣來看。台灣是國際經濟體系的一環,所以全球發展趨勢都會影響台灣的整體發展,而中台灣是無法置身事外。就國際發展趨勢而言,首先是區域經濟整合,譬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協加三、歐盟等三大經濟體。區域結盟的趨勢未來會更明顯,對外的藩籬也會增加,其他國家如果沒有辦法進入區域整合時,會面臨被邊陲化的命運。
9 }% g" D1 V% v5 t0 e0 p" ~
& U6 ?: |5 k2 w" K) m' ~( y5 S另一個趨勢是創新研發與全球運籌,這兩者讓產品的生命週期縮短。科技的應用如ICT資訊通訊科技、網路等,讓國際分工跟全球運籌越來越快,造成企業對研發的需求增大。再來的趨勢是勞工意識跟環保意識升高,造成勞動成本上升,資源外移的挑戰。
3 ] ^, v% q& C M0 g: {3 x h3 }! u, C" p$ G
在這趨勢之下,產業大概有四個因應策略。就創新研發而言,可以做的方式是透過策略聯盟,比如說中正大學的微型工具機和微型發電機的關鍵技術研發。第二個策略是產業的科技化,譬如說台中精機成立薄膜製成的研究中心,從PVT的製成設備當一個核心,就是很好的典範。產業知識化是第三個策略,將知識變成知識管理系統,透過ICT的技術、電子化的發展,讓整個運籌的效能越來越好。再來就是產業高值化,利用研發與行銷提升附加價值。 2 v4 x% \ B$ Z( c
* n; h9 a- K5 w2 g) I1 O' j. B: i9 s從以上四個策略去看,異業合作研發是很重要的。前天游院長到中部說,機械業納入兩兆雙星的中位體系。機械業與兩兆雙星結合,用中心工廠的概念,可以推向另外一個兆圓產業。林資政也提到,整個高科技電子生產的機械設備盡量往國產化發展。台灣有實力發展科技與傳統產業的策略聯盟,讓上下游的產業發展得更完整。最後,西進、南進,不如上進,創新求變才能在國際競爭求得生存,讓台灣永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