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歐陽柏燕- Q- B4 ?# F x6 u
http://www.kmdn.gov.tw/show_night.asp?night_id=2007_6_5_20_27_420 }5 l7 D! u0 N
. h8 u1 d5 b* a: f% m Y
坐在農友家,我們一邊喝茶,一邊吃著很甜的西瓜和鳳梨,農友掀開茶几墊,頃刻芳香四溢,聞得出是極高貴的木材,農友說那是他撿拾回來的漂流木,原來靠近溪流、傍水而居也有這等「天公疼好人」的時候啊。
) m' w: N$ j/ d2 Y) A" w
) j$ J0 u6 i4 {3 f3 K5 X 天氣很燥熱,大家的心情也是激動的,盯著牆上一張特製的1:20000大地圖──「大台中都市計劃暨非都市土地分區地段套繪參考圖」,心裡盤算著該怎麼「捍衛土地」,一路自力救濟的農友說:「我們的路真的走得很辛苦,得和官方鬥智也鬥法,如果得不到既定成果、目標,就給它「亂」下去,要「亂」是很簡單的……」地圖上清楚的標示著一條一條的溪流,它們潺潺流過我的眼,不管哪一條流,它們都有自己的特色,沿著河流兩岸,可以清楚看見地方建設,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那些水流穿過的區塊,已被貼上污染的警告旗,未來這一張美麗的地圖,可能變得滿目瘡痍。 & P) t. N! l! Y! P8 k
, b! x, }$ j6 X 被污染的河流想必很傷心、寂寞吧,為了讓我們了解真相,農友驅車帶我們走向大甲溪、大安溪、牛稠坑溪,拍回來一張張的照片,我看見農友深以為憂的中科廢水排水管,農友感慨的說:「相通的地下水,讓大家禍福與共,應該不分藍綠,回歸正視地方問題,這才是愛台灣、愛自己土地的方式,但眼前缺乏回饋機制,只能靠民間團體自己努力,真是辜負了土地啊,想想,我們身處的島嶼,靠著極特殊的板塊撞擊、推擠而成的多層次的土地,原本得天獨厚分佈著多元化植物、擁有各種生物特殊型態,不管種花、種稻、種蔬果,只要維持自然農業的機制,採輪作方式來保留土地的養分,我們就擁有足以供養眾民的物產,只可惜土地被濫加利用之後,危機越來越大,我們未來的前途真是堪憂啊。」
$ {' E; B1 v, z5 a7 O/ P5 E( }7 L
他又說:「遇到「番仔政府」實在又衰又無奈,環保監督小組盡多資方聘請,球員兼裁判,不過是在「背書」而已,監督機制形同虛設,而國家標準(賠償機制)則定得超低,尤其是經濟作物,因投資較大,又有供水重要時期的關鍵因素,一但出狀況,損失將特別悽慘……唉,總不能逼得農民去自殺啊……」
5 e. h( I9 `4 \, d8 E3 m$ E" f ]4 N2 x: ~* X
我在現場看見挖土機正在回填工程廢土,也看見農友深鎖的眉頭,真的不知該說什麼才好,我們站在大甲溪側,頭上有高路公路像一條長蛇一樣穿過,我看見裸露的橋墩,曾被嚴重侵蝕的基座露出一條一條的鋼筋,周邊遍佈的大石塊、被水沖積而雜亂散處的像肉粽般的消波塊,被烈日狠狠的照著,再散出熱氣撲向我們,儘管有風在吹,我們仍被逼出一頭汗水,而不遠處有工程正在進行,轟隆隆的噪音把鳥兒驚得一群群快速飛逃而去。
/ I$ t9 B; g7 g! I# P& \. A* K3 T7 c- k
為了躲避熱氣,也為了舒緩一下緊繃的情緒,我走到水邊,看見綠色的水流中漂蕩著一絲絲一條條的紅色小蟲,農友說那是有機廢水(毒水)製造出來的「新產品」,因為這裡是焚化爐廢水和中科廢水「交流」的地方,唉,真是莫奈何啊,農友說:他們將成立自己人組成的「監督委員會」,沿著大甲溪等,以及附近相關支流拍下影像,以備將來的聽證會當佐證用,因為他們已不相信官方和資方的「絕對沒問題」說詞,尤其一些推廣耕作高經濟作物者,例如花農,他們的投資甚大、一但重要耕期缺水、遭受任何汙染或延誤花期,未能履約交貨,都會造成莫大損失,甚至因失去品質、信用等,再無後面翻身的機會,所以這些農友特別緊張,寧願自己花錢延請專家學者參與,再徵召更多地方人士輪班、分工進行各項檢驗,以確保品質。
' ^/ o j0 @: I# f* B5 k; j8 O! d; N$ k$ P0 |, Y
農友接著分析給我聽,他說:「監督委員會」可先由民意基礎代表組成,希望可以與中科管理局「平行」,也得有幾席是環保人士,也得預防村長、代表、議員們「被搓圓仔湯」,所以每一個成員都得慎選,不能讓議會推派(避免被收買)……至於「公器」部分,最好能成立自己的「基金會」,有自己的資金和檢驗的機器,隨時可以調配運用,這樣「自救會」和「監督委員會」才能按己意,正常、有效運用。
6 T6 E) ^; p% h: q9 h; n9 j3 m7 i3 j; T
這些計畫讓人聽得既感慨又傷心,所以我打算在聽證會上發言說:「我們對自己所生存的土地,缺乏清楚的認知與維護,土地一直無辜的被濫加利用與侵佔,人們對它造成的傷害,已不是任何『賠償機制』所能妥善處裡及擺平的,因為地方發展不能單以「營收」來衡量產業的價值,就台灣能發展的農業與觀光資源來說,如果不能放大視野、格局,朝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在傷害了整體農業機制又造成水源、農作物、空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等事實時,一味談「賠償機制」,最後付出的代價將更大,因為土地是千秋大業之事,誰有權力說他付出一筆賠償,就能擺脫自己的罪責呢?到底誰在賠償誰?誰賠得起誰的傷害、誰又能彌補誰呢?………」 |
|